如何正确理解公司股权激励?

2020-09-18

2009年初,浙江某化工有限公司(下称X公司)实施了股权激励。X公司是做高档纺织品染发剂研发、生产、销售,正处于增长期,也开始有风险接洽,上市也提到议事日程,由于公司成立时间不长,发展过快,还没有完善的公司制度体系和绩效考核体系。公司管理比较混乱,老板凭自己的精力已经远不能顾及公司的方方面面。为了规范公司管理,老板决定实施股权激励,初衷是:实施股权激励,激励对象是公司的主人,这样他们不用上级催促就会勤勉工作。但经过半年的实践,该化工企业不但没有实现预期目的,反而使工资费用迅速增加,企业利润急剧下降。

以上案例告诉我们,老板不能误解股权激励,只有在搞清楚什么才是股权激励之正解时,才有可能实施好股权激励!

一方面,公司原有股东的股份是有很多种权益的,比如说分红权、表决权、资产处置权、转让权、继承权等,这些股东的股份权益激励给激励对象的时候是有选择的:可以配一种或多种股份权益,比如说只配分红权或只配分红权和表决权,又或者只配分红权、表决权和资产增值收益权等等。当配的股份权益不一样时,实施股权激励时构建的激励与约束系统也是有很大差异的。因此,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来取舍对激励对象配多少种类的股份权益(权能),只有这样,股权激励才有可能实现激励的目的。

另一方面,公司原有股东的股份应拿出多少给到激励对象才有激励效果呢?若拿多了,原有股东会不愿意的,拿少了,对激励对象又没什么效果。这是一个度的问题,对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而言,属于“一企一案”,必须经过科学的测算才能决定。

此外,一个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必须将以上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,亦即原有股东拿出适度的股份、并配恰当的权能给到激励对象,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激励与约束系统,以构建有效的人才机制、促进公司战略目标实现。这整个过程的制度安排才是股权激励之正解!

其实,在我国现行的法制和市场环境下,股权激励已是一门边缘科学,它涉及企业战略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、财务管理、法律、公司治理机制、资本运作等多个专业的综合运用,是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共同建立的一个系统工程。若只把它理解为单纯的法律问题或“分饼方案”等,那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害!

相关资讯